導讀:裝修合同也有陷阱
裝修合同也有陷阱
案例:
陳女士的新房將要裝修,咨詢了一些朋友后最終與一家裝修公司簽訂了裝修合同。陳女士擔心裝修時會出什么問題,于是雙方將合同簽訂得很詳細。但由于陳女士是初次裝修,對此也不內行,她在與該裝修公司的裝修合同中有這么一條規定:合同簽訂了,工程開工后,如甲方(陳女士)要求減少合同規定的項目,視為部分違約,須向乙方(家裝公司)支付減項金額20%的違約金,還須按減項金額比例支付乙方設計費(40元/平方米)。
在實際裝修中,陳女士感到原設計中主臥衣柜和書房的書架位置設計得不夠合理,要求裝修公司把衣柜從南墻移到北墻,而書架從東邊移至西邊。本來是非常簡單的改動,但家裝公司依據上述合同條款,要收取近千元的減項費。
對此,陳女士覺得很“冤”,便找消協和家裝協會投訴。但有關人員告訴她,由于雙方事先擬定的裝修合同中有該公司精心制造的“合同陷阱”,而消費者在不經意間落入其中,因此這事很難解決。陳女士最終只好自認倒霉。
□專家分析
陳女士遭遇的情況是中了裝修公司故意在合同條款中設下的陷阱。這家裝修公司為了讓業主按照他們所列的項目進行施工,避免減少項目而減少裝修費用,便有了上面所說的條款――“如減少合同規定項目視為部分違約”,以便收取違約金。消費者在簽合同時要注意類似的條款。
其實不正規裝修公司在合同中設陷阱還有很多,在此舉幾個例子:
陷阱一:混淆概念
在合同里,裝修公司要注明“資質等級”,有些裝修公司將建委的“設計資質”與“施工資質”混為一談,或者利用其他公司的資質證書來蒙騙消費者。
陷阱二:明知故“漏”
建設部在《住宅室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中已經規定:進入小區承接家庭裝修的裝修公司必須具備相應的建筑業企業資質證書。但現在小區內的一些施工隊伍是掛靠在有資質的公司下的,也就是公司并不對施工隊伍的施工質量和服務負責。
而在合同中的“發包方和承包方”一項中,有“委托代理人”一欄。有些裝修公司屬掛靠、承包企業,卻故意漏寫“委托代理人”一欄,也不填寫法人委托的代理人姓名及聯系電話,以便出現問題后推卸責任。一旦裝修期間或保修期內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的利益將得不到任何保障。
另外,一些不正規的裝修公司為消費者提供裝修方案時,僅僅是口頭介紹,這很容易在后期施工過程中出現問題和矛盾,消費者又無據可依。通常裝修公司應提供一張平面戶型圖;兩張效果圖(一般為主臥室和客廳);如果有吊頂這一項,還應提供頂面圖;一張水電路改造圖;有木工制作的還應提供具體項目的施工圖,復雜工程的應該有節點圖。在施工圖紙中應該標明所使用的材料,以便和報價相對應。
陷阱三:故意埋伏筆
一些裝修公司利用消費者的不內行,特別擬制了一些不具體或可做多種解釋的條款。如很多裝修合同上都有這樣的條款:裝修中如原品牌材料沒貨時,乙方(家裝公司)可臨時更換相同材料。
但實際上,這種“相同材料”卻可有多種解釋:是同質量的、同品牌的,還是同價格的均沒有寫明,弄假空間非常大。
看清楚條文再簽合同
關于裝修合同,據記者了解,泉州市目前沒有完全統一的范本,但各個公司的合同文本大同小異。裝修者首先要做的是核實裝飾公司的名稱、注冊地址、營業執照、資質證書等檔案資料,防止一些冒名公司和“游擊隊”假借正規公司名義與客戶簽訂合同,欺騙消費者。
另外,還要明確工程內容和用料,主要包括:施工的項目、尺寸、用材說明(包括材料的型號、等級和品牌)、具體的施工工藝和工序等,同時要附上相應的價格。
雙方材料供應
目前在泉州地區,很多工程都是采用裝修公司提供基料和工人,業主提供部分主材的做法進行。這樣一來,在合同中就要明確雙方供料的品種、規格、數量、供應時間以及供應地點等項目。
材料驗收要雙方簽字,材料驗收單最好對材料的品種、規格、級別、數量等有關內容標注清楚。另外,驗收的材料應與合同中規定的甲乙雙方提供的材料相符。
施工圖紙
一項裝修工程需要用到的施工圖紙包括平面圖、透視圖、立面圖和施工圖,有的還需要電腦效果圖。所以業主最好要求裝修公司出示的施工圖上要有詳盡的尺寸和材料標示,設計責任要分清。
在工程項目增減方面最好要明確:如果在施工過程中有項目的調整,一定要簽訂《工程變更單》,不要以口頭達成的協議為準,要及時簽訂書面變更合同;簽訂變更合同及時通過市場鑒證,以避免日后糾紛的發生。
獎懲條款
在裝修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施工延誤或工程質量問題,一定要在合同中有所體現,比如違約方的責任及處置辦法;保修期和保修范圍(一般免費保修期為一年,終身負責維修)。工程完工、驗收合格后,雙方要簽訂“工程結算單”、“工程保修單”。
付款時間
在這其中,工程進行到何種程度,效果如何,增、減項目的款項何時交付,甲乙雙方應有明確規定。
在家庭裝修時,變更項目即通常所說的增減項目,只是在原有的合同基礎上,就增減的工程項目進行詳細的說明,合同雙方共同協商每一個增減項目,并且詳細地說明每一個增減項目的做法、收費標準,直到雙方確認共同簽字認可方為有效。
簽家裝合同的竅門
對消費者來說,不知道應該什么時候簽訂家裝合同是一個普遍現象。有的消費者也許由于受入住時間的限制,簽合同匆匆忙忙;有的消費者由于自己的親屬朋友裝修受到一些不合理的待遇,簽合同時心存疑慮遲遲不敢下筆。
因此,在簽訂家裝合同時要把握這樣一條原則,就是在簽合同時心中不能再有疑問。消費者在裝修前到裝修公司的時候,要了解的東西很多:有關于工程質量方面的(相關負面的報道很多)、有關于裝飾材料的(環保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消費者的關注)、有關于設計的、有關于售后服務的、有關于投訴方面的、有關于裝修合同的等等。具體到某一家公司時,還有一些強弱項的問題。
對于這些問題,有關專家建議,在沒有做到心中有數之前,盡量不要急于簽合同。
除了上面提到的問題,還要提醒裝修者,如果這家裝修公司談判過程中頻繁地變換談判人員,就應該了解清楚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為人員流動,簽合同就應該更加謹慎